古建筑设计公司

新闻分类

联系我们

         玖景文旅

   策划-设计-建造-运营

  用文化创意点亮文商旅

 咨询电话:15070893349

 

中国传统建筑民居发展脉络文物古建筑设计|传统建筑设计|古民居维修设计|古建筑设计建造-玖景文旅古建设计研究院智库分享

您的当前位置: 首 页 >> 新闻中心 >> 公司新闻

中国传统建筑民居发展脉络文物古建筑设计|传统建筑设计|古民居维修设计|古建筑设计建造-玖景文旅古建设计研究院智库分享

发布日期:2020-04-01 作者: 点击:

中国民族多,幅员广。古人于不同环境、气候、风土人情、文化习俗下,造 就不同的生活居住环境,同时住宅由于因地制宜、因材致用、结构合理,为我们 提供了一系列适宜技术。其构筑类型最具代表性,它既存线性的历史发展,又跨 越地区的限定。今天,小筑手就带领大家细数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观览千姿百态,风格各异的民居住宅吧!

 

微信图片_20200331170109.jpg

陕西歧山凤雏村西周遗址

微信图片_20200331170116.jpg

凤雏村

微信图片_20200331170118.jpg

陕西歧山凤雏村西周遗址

 

就住宅的发展脉络来看。春秋时期士大夫住宅由庭院组成,明间为门,左右次间为塾;门内为庭院,上方为堂, 又是会见宾客、举行仪式的地方;堂左右为厢;堂后为寝。汉代住宅形制,一种是继承传统的庭院式 有三合院、L形住房和围墙形成的 “口”字形院及前后两院形成的“日” 字形院。另一种是创建新制——,即平地建坞,围墙环绕,前后开门,坞内建望楼,四隅建角楼,略如城制。

 

微信图片_20200331170120.jpg

坞壁壁画

 

微信图片_20200331170122.jpg

坞壁

 

北魏和东魏时期贵族住宅的大门,用庑殿式顶和鸱尾,围墙上有成排的直棂窗,内侧建有围绕着庭院的走廊,当时不少贵族官僚舍宅为寺,从《洛阳伽蓝记》描述中苛知住宅由若干大型厅堂和庭院回廊所组成,供不同用途。隋唐五代,住宅仍常用直棂窗回廊绕成庭院,这可从敦煌壁画中得到佐证。庭院有对称的,亦有非对称的。

 

微信图片_20200331170124.jpg


宋代里坊制解体,城市结构和布局起了根本变化,城市住宅形制亦呈多样。以《清明上河图》所描绘的北宋汴梁为例,平面十分自由,有院子闭合、院前设门的,有沿街开店、后屋为宅的,有两座或三座横列的房屋中间联以穿堂呈工字形的(此和宋朝官署的居住部分采取同样布局方式)等。

南宋江南住宅庭院园林化,依山就水建宅筑园,对后世江南城市住宅和私家园林的建造有很大影响。

 

微信图片_20200331170126.jpg

宋画前店后屋

 

明、清两代,北方住宅以北京四合院为代表,按南北纵轴线对称地布置房屋和院落;江南地区的住宅,则以封闭式院落为单位,沿纵轴线布置,但方向并非一定的正南北。


住宅类型


1、木构抬梁、穿斗与混合式

(主要分布地:北京、江浙、皖南、江西、湖北、云南、四川、湖南、贵州等)

我们之前已经介绍过,抬梁和穿斗两种技术在汉代便已成熟。其中北方多用抬梁式,其中以北京四合院正房为代表。南方多用穿斗式。

在皖南、江浙、江西一带住宅中,有采用抬梁穿斗混合式的做法,山墙边贴用穿斗式,以较密集的柱梁横向穿插结合,辅以墙体,增强抗性能; 明间为使空间开敞、庄重,虽然柱梁交接还是横向榫卯关系,具穿斗特征,但已改用大梁联系前后柱,省去多根柱子,同时大梁上再抬上部梁架。

 

微信图片_20200331170129.jpg

抬梁穿斗混合式

 

2竹木构干

干阑在民间住宅中,以竹、木梁柱架起房屋为主要特征。分布广,主要用于 潮湿的山区或水域浙江余姚河姆渡的干阑式建筑,构件有榫卯和企口:是长江以南地区新石器时代的最早发现


微信图片_20200331170131.jpg


3、木构井干式(主要分布地:东北、云南等林区)

用井干壁体作为承重结构墙,东北及云南等林区所见木金墙壁的住宅,是民间的一种普通做法,端部开凹榫相叠。但因受木材长度限制之故,通常面阔和进深较小。


微信图片_20200331170134.jpg


4、砖墙承重式

汉洛阳河南县出土的汉代仓房,以砖砌方室较多,证明当时砌砖技术已很发达,但在地面住宅中用砖不普及。砖普遍用于住宅砌墙并承重,是在明代,并因此在北方形成和普及了硬山式住宅。一般北方住宅多为四合院,每面各3间,但在前、左、右三面房 屋正中间砌墙,除解决架檩传载外,火坑位置亦可合理安排,从而形成一间半式房屋。

 

微信图片_20200331170136.jpg

王家大院硬山建筑群

 

5碉楼(主要分布地:西康、青藏高原、内蒙古)

在西南一带边疆,汉时或更早已有碉房,这种碉楼住宅与山地特殊的地理环境有关,这些地区多山,且石为板岩或片麻岩构造,易剥落加工,取石方便。碉楼外墙为厚实高大的收分石墙楼层(底层厚达40cm,高可达数十米),内为密梁木楼层的楼房,楼层用土面层,即在木梁上密排楞木,再铺一层细树枝,其下再铺20cm的拍实土层, 屋顶亦拍实土层;厚为这种特殊做法均和当地属高原气候干燥又多风有关。



微信图片_20200331170139.jpg

西藏碉楼

 

微信图片_20200331170141.jpg

西藏碉楼

 

6 土楼(主要分布地:福建、广东、赣南等 ) 

土楼是客家自三国两晋以来以唐宋和明清几个时期为主,为逃避北方战乱而迁移南方的中原移民的住宅。土楼的种类、分布与客家民系的分布形态是一致的。

客家大体上居住于广东、福建、江西三省,这些地区的土质多属“红壤”或“砖红壤性土壤”,质地黏重,有较大的韧性,不像中原的沙质土壤那样疏松,稍作加工便可以夯筑起高大的楼墙。该地区的山地又盛产硬木和竹林,硬木用于建房,竹片则提供了相当于建筑骨架的拉筋。同时,由于地理和气候的原因,客家由原来的麦作文化改为稻作文化,从而糯米、红糖是就地取材的最好凝固剂。这三种建筑材料和砂石、石灰一起,构筑成丰富多彩的各式土楼。

 

微信图片_20200331170144.jpg

客家土楼

 

7窑洞 主要分布地:豫西、晋中、陇东、陕北、新疆吐鲁番一带)

窖洞的前身是原始社会穴居中的横穴。窑洞住宅以天然土起拱为特征,主要流行于黄土高原和干旱少雨、气候炎热的吐鲁番一带。

 

微信图片_20200331170145.jpg

8阿以旺(主要分布地:新疆南部)

“阿以旺”是新疆维吾尔族住宅常见之一种,有三四百年历史。土木结构, 平屋顶,带外廊。所谓“阿以旺”,即是一种带有天窗的夏室(大厅),中留井孔采光,天窗高出屋面约40 ~ 80cm,供起居、会客之用,后部做卧室,亦称冬室,各室也用井孔采光。 

 

微信图片_20200331170147.jpg

新疆阿以旺

 

9、毡包(主要分布地:内蒙古、新疆)

毡包主要是以游牧生活为主的牧民居住的建筑方式。先秦即有此种建筑,汉时常见于记载,唐时牧民也喜用之,取其逐水而居、迁徙方便之利。毡包搭建方便,构造简单。


微信图片_20200331170149.jpg


中国传统建筑民居发展脉络及类型(下)

上次小筑手和大家一起熟悉了建筑的类型,今天就让我们去大江南北,找找一些经久屹立的建筑实例吧!


微信图片_20200331170152.jpg

1.云南一颗印住宅


云南一颗印住宅,以地盘和外观方整如印为特征,分布于以昆明为中心的西迄大理,南至普洱、墨江、建水,东 至昭通、沾益一带。它是由多重构筑方式共同完成的。由于高原地区多风,故墙厚瓦重,住宅外围用厚实的土坯砖或夯土筑成,或用外砖内土,称为“金包银”。“”内的房屋梁架则主要是穿斗式

微信图片_20200331170154.jpg

2. 北京四合院


北京四合院是北方地区院落式住宅的典型。其平面布局以为特征,根据主人的地位及基地情况(两胡同之间的隙地),有两进院、三进院、四进院或五进院几种,大宅则除纵向院落多外,横向还増加平行的跨院,并设有后花园。



微信图片_20200331170157.jpg

 

以最常见的三进院的北京四合院为例。前院较浅,以倒座为主,主要用作门房、客房、客厅;大门在倒座以东、宅之巽位(东南隅),靠近大门的一间多用于门房或男仆居室;大门以东的小院为塾;倒座西部小院内设厕所。前院属对外接待区,非请不得入内。内院是家庭的主要活动场所。外院和内院之间以中轴线上的垂花门相隔,界分内外;内院正北是正房,也称上房、北房或主房,是全宅地位和规模最大者,为长辈起居处;内院两侧为东、西厢房,为晚辈起居处;正房两侧较为低矮的房屋叫耳房,由耳房、厢房山墙和院墙所组成的窄小空间称为“露地”,常被作为杂物院使用,也有于此布置假山、花木的;连接和包抄垂花门、厢房和正房的为抄手游廊,雨、雪天可方便行走。


微信图片_20200331170200.jpg

整个四合院中轴对称,等级分明,秩序井然,宛如足城规制缩影。其中,门是分界内外、引导秩序、身份地位的体现。如大门,正对街一侧设影壁,人门仍为影壁,再左转才入前院,这组门的秩序成为内、外之间的很好转换。大门又分为屋宇式和墙垣式两种前者等级高,其中又有王府大门和一般贵族的广亮大门、金柱大门(王府大门和广亮大门的门扇装在中柱缝上,金柱大门的门扇立于金柱的位置上)、蛮子(门扇立于外檐柱处)、如意门(一般原为广亮大门,后卖给一般平民,为不僭越,在檐下两侧砌砖,形成窄小洞口)的区别。如意门等级低,即在院墙上开门,在简陋的宅院中使用,或做成小门楼,或做成栅栏门。垂花门是内宅的门, 位于轴线上,亦为内院的开始,其高度和华丽程度取决于主人社会地位。 北京四合院,经长期规制约束和建造技术的发展,做法比较规范化,且成熟。主要建筑为抬梁加硬山,次要房屋如耳房也有用平顶的。房屋墙垣厚重,对外不开放,靠朝向内庭院的一面采光,故院内噪声低、风沙少。北京四合院素朴、实用,色彩亦以灰色屋顶和青砖为主, 然在规制中,仍体现出它和京城相通的尊卑分明、秩序井然和雍容大度的气质。


微信图片_20200331170204.jpg

3. 江苏吴县东山天井式住宅

 

长江下游苏南地区的住宅,大致有以下几种等级:一、城市官式住宅,往往建筑纵深有若干进,横向平行有二三条轴线,从大门起,轴线上排列门厅、轿厅、门楼、大厅、正房,建筑 之间为很小的院子相隔;两侧轴线排列花厅、书房、卧室、小花园、戏台等。二、乡镇天井式住宅,平面采用对称式,但只有一条轴线,轴线上有门屋、轿厅、仪门、大厅、楼房等建筑,有的还有库房。在水网地区,除轿厅外另设船厅。三、民间小型住宅,平面大多不规则,主体建筑仍成天井式围合,但大门顺应街道,出现斜入、侧人等和利用周边不规则地形作花园的情形。也有的建筑临水架设,临街和面水均有门道出人。

江苏吴县东山秋官第尊让堂天井式住宅属于第二种类型。吴县东山秋官第尊让堂为明代建筑,平面呈倒“凸”字形。第一个小 “ 口”为三合院,楼层围合成一天井,上楼楼梯在人口右边侧,正对院子的建筑为三开间面阔,明间为大堂,两次间为卧室。倒“凸”字形的大“口”为五开间的楼层建筑和两 厢房围合一天井而成。后楼进深和开间都很大,明间为起居的大堂,余均为卧 室。两“口”之间有横向的院子和廊连接,成为“备弄”(即夹道),兼具巡逻和防火的作用。正中设内门,为内、外之分。后楼后面有一横长条形院子。两组建筑均为楼层,天井高深,通风量大,备弄和后院均为楼房建筑和高墙间隔隙地形成,拔风采光,效果很好。这种天井式住宅,减少了太阳辐射,又凉爽宜人,占地面积少,是明清时期经济富庶、人口众多的江南中下游地区的典型住宅形式。

这个建筑的楼层也很有地区特色。其梁架正贴为抬梁式,次间和边贴为穿斗式,从而大堂室内空间开敞,而其他梁架由于有多柱落地和梁枋穿插,楼高但结构稳定。另一特点是楼上立柱和下层柱并不对齐,上层柱立于梁上,故底层梁较大。就梁架构件而言,梁采用月梁式,梁端砍杀成扁作, 上承檩条,下和大斗交接。脊檩重量直接由两层斗拱通过大斗传递到梁上,为加强稳定性,两侧用三幅云(蝴蝶木)。厢房进深浅,楼层高,顶部用轩。建筑门窗纤细空透,脊饰数种,简洁而线条流畅,为了打破后楼五间面阔的过于平直,将正脊分为3段,端部轻巧起翘,加之灰瓦白墙,江南地区的秀丽住宅风格尽显其中。


微信图片_20200331170221.jpg

(天井)

 

3福建永定客家土楼


客家的先民是黄河流域的汉人。客家人的住宅,由于移民之故,以群聚一楼为主要方式,楼高耸而墙厚实,用土夯筑而成,称为土楼。至今保存较好的最古者为明代土楼。土楼虽分布于不同地区,形式和做法上也略有区别,但由于客家土楼是客家在“土客械斗”迁居后图存稳定和发展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因此在形制上还是有许多共同之处。

第一,土楼以祠堂为中心,是客家聚族而居生活的必需内容,供奉祖先的中堂位于建筑正中央;第二,无论是圆楼、方楼、弧形楼,均中轴对称,保持北方四合院的传统格局性质;第三,基本居住模式是单元式住宅

 

微信图片_20200331170225.jpg

永定客家土楼,堪称客家住宅的典型。永定土楼分为圆楼和方楼两种。


微信图片_20200331170228.jpg

 

客家土楼的技术是北人南迁后结合需求及当地气候条件创造出来的首先,出于防卫需求,土筑外墙高大厚实,福建永定一带土楼墙一般厚达1.5m。沼安“在田楼”厚达2. 4m,在做法上把竹筋、松枝放人生土墙,起加筋作用,再在土内配以块石混合,进行夯筑后十分牢固。次,地处南方,注意防晒,在内墙、天井、走廊、窗口处及屋顶部分,将檐口伸出,利用建筑物的阴影,减少太 阳辖射热。第三,在建筑物内部,采用活动式屏门、槁扇,空间开敞、通透,有利空气流通。第四,外环楼层开箭窗,呈梯形,外小内大,既利防卫,又宜人用第五,选址注重风水,并保留北方住宅坐北朝南的习惯,宅基“负阴抱”,一些特殊情况如受禁忌、避煞等限制,可朝东或朝西,但不得朝北。靠近河流或水塘,但忌讳背水。背靠大山或丘陵,面对朝山,左右两侧有小丘陵。



微信图片_20200331170232.jpg

 

客家土楼南北兼得,又因地制宜进行创造,是移民文化在住宅中的典型表现。

 

4、河南巩县窑洞 


黄土高原是黄土窑洞的故乡,河南巩县处于黄土高原南缘,境内风成性黄土覆盖层面积大,占全县之60%,厚度由十米至百余米,又由于气候干燥,故适宜开挖窑洞居住。1978年,在巩县铁生沟村发现的早于仰韶文化的“裴李岗文化遗址”,便发现有壁龛墓和圆形房基,这壁龛墓便是横穴。隋代时, 巩县用于居住的窑洞已有文字记载,唐代杜甫即诞生于窑洞,宋时民间窖洞已普及。


在后来的发展过程中,窑洞主要有三种

①开敞式靠崖窑;

②下沉式窑院 (地坑院);

③砖砌的锢窑。

 

微信图片_20200331170238.jpg

位于巩县康店村中的明清康百万庄园”窑群,是我国黄土高原地区规模最大的靠崖窑住宅群。康百万庄园除砖砌锢 窑73孔外,住宅区为16孔砖拱靠崖窑,整个窑群依黄土崖头呈折线布置,组成了五个并列的窑房混合四合院。

下沉式窑院,是在没有天然崖面的情况下,于平地下挖竖穴成院,再由院内四壁开挖窑洞的方式。首先需解决的是由地面入窑院的交通问题,常见的有坡道、台阶、直通或坡道与台阶并列几种其次院内需排水,有对外挖涵洞或院内挖渗井两种;再则,窑洞之上方应有足够的土层以满足结构、冬暖夏凉的功能要求,一般在 3m左右。

 

微信图片_20200331170241.jpg

 

锢窑如巩县新中乡张诘庄园锢窑群,建于清末和民国年间,依山势呈三个台阶形布置砖砌锢窑。窑前两侧为明柱 外廊歇山式厢房,形成独立庭脘。各层窑洞设外梯上下贯通,形成高低错落、层次丰富的庄园。 但无论哪种窑洞,均以向土层方向求得空间、 少占覆地为原则,以拱券为结构特征。需要多室时,可横向并联几窑,也可向纵深发展(可达20 多米),形成相串的“套窑”;也有大窑一端挖小窑“拐窑”;还有与大窑相垂直的“母子窑”等



微信图片_20200331170244.jpg

 

5、西藏囊色林主楼 


囊色林是西藏地区一家古老的贵族。囊色林庄园主体建筑为碉楼形式,主楼主要平面呈横长方形,东端前部又向东凸出一块。主体6层,局部7层。整个建筑髙大壮观,功能清晰,交通明确,采光合理巧妙。在用材上,建筑为土木混合结构,主楼内外均为夯土墙,楼上内隔墙用土坯,建筑由木梁柱和墙体共同承重。

 

微信图片_20200331170246.jpg


从结构上看,首先,主楼的内部主要是由纵向墙体或纵向的柱列与梁组成的纵架承重的。其次,底层全为纵向墙体,往上逐渐被纵向的柱列代替。主楼和西藏其他大型建筑一样,在结构上要注重稳定性和刚度。它在外墙封闭、收分的稳定基础上,主楼从下至上都有意在中央部位设置一道横墙,东部设置一道纵墙,东部凸出部分的平台又是封闭的,这样,从底到顶每层的墙体呈形,对建度的刚度、稳定性十分有利。

 

6、安徽歙县棠樾村 


村是聚落的一种形态。村的形成和发展,有两大因素至为关键,一是地缘, 二是血缘。前者决定生存条件和环境,后者关系村之凝聚力及子孙后代的发展, 即古人注重追求人和自然关系的和谐以及社会环境的本身和谐。

 

微信图片_20200331170248.jpg

安徽歙县棠樾村为一典型实例。棠樾选址,符合风水所谓“枕山、环水、面屏”的原则。它位于歙县城西 南15华里,背枕龙山,前以富亭山为屏,南临沃野,源自黄山的丰乐河由西 而东穿流而过,周围树木茂盛。


微信图片_20200331170252.jpg

费孝通先生说过,村不仅仅是聚落,同时在祭祀、共有水面管理方面等,具有很明确的村落共同体的性质,这确实也是棠樾村落的特征。第一,水系的建立十分重要。它是保证农耕和日常生活的必要保证。第二,祭祀建筑繁多,突出宗族礼仪。这两大方面也结合风水理念在村之结构中成为关键

 

微信图片_20200331170254.jpg

7.山西襄汾丁村 


山西汾河边的丁村,在久远的年代前这里是一适于农耕的地方。现存的明清住宅共有40余座,其分布大体为三大部分,俗称北院、中院、南院。丁村的道路横平竖直,虽为村中之路,却形同北方府城结构,和南方依水系发展起来的道路网截然不同。但许多支路采用“丁”字形,以示“不泄风水”。由北门向南的道路和东西向的道路交叉口,有“天池”一方,水池一侧大片面积为广场,它们和一个下为门洞上为楼的建筑一起,构成丁村的活动中心。在北院、中院、南院的交接处,隔道路南北为戏台和大庙,另在临汾河的西门口内有三义庙,北门外有关帝庙,是百姓朝拜地方。对地方神的崇敬在北方甚于南方,许因生存和发展更依赖于地缘之故。在民居的梁枋上生动的地方神庙的刻画亦为写照。


微信图片_20200331170257.jpg


微信图片_20200331170259.jpg

联系方式




微信公众号.jpg

拾取二维码关注更多资讯

服务项目: 

传统村落保护文物修缮设计 

园林古建筑规划设计 

寺院古建筑设计

仿古建筑外立面改造设计 

民宿室内外装饰设计 

生态园、生态餐厅、生态酒店及生态农庄设计 

特色小镇设计 

仿古景观小品设计 

四合院别墅设计 

康养文旅地产规划设计 

乡村文化旅游规划设计 

大型园林景观工程设计


本文网址:http://www.jxjjyz.com/news/516.html

关键词:文物修缮设计,文物修复设计,古民居设计

最近浏览:

请您留言
玖景文旅 规划设计咨询:15070893349
请在此输入留言内容,我们会尽快与您联系。(必填])
姓名
电话(必填)